置顶

画家方力钧:一幅画作上千万,丑化袁隆平出名,画自家人很正常?

作者:drake | 分类:热点资讯 | 浏览:107 | 日期:2022年09月20日

文/江湖独白专栏

到底什么是艺术的美?

画家方力钧:一幅画作上千万,丑化袁隆平出名,画自家人很正常?

究竟由谁来定义这个标准?

艺术创作是很严肃的一件事,多少人为了能够画出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而努力,又有多少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走上人生巅峰?

中国著名艺术家方力钧,可以称得上在艺术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,在平民之中知名度一般,可是名声在圈子内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,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。

一个画家如何判定他的成就?

从前主要是以口口相传为主,现在是以作品的价格为主,而方力钧的作品价格不低,2022年6月28日19时,中国嘉德开启了今年内地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首个夜场。

他的《系列二(之四)》以6382.5万元成交,创下艺术家个人最高拍卖纪录。

他的艺术价值极高,是各大艺术圈子争先恐后谈论的对象,可是有一个尴尬的地方是,他的名字并没有在普通人群之中传播。

作为一名画家,名声和成就同样重要,可是方力钧却在不断地挖掘更为别扭的方式,以鲜有人知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内心的诉求,最终成功登上热搜。

一个人不是因为画作的精彩而出名,相反是受到大众的批评而名声在外,对于这种行为,可谓是弄巧成拙。

在追逐名利双收的过程中,站在云雾之中的人看不到普罗大众的审美,只希望走出别具一格的人生,个人认为,搞怪与艺术仅有一线之隔。

强调反思的过程中,是否明白一点,任何人都应该在尊重他人的情况下创作,艺术家既有天马行空的自由,也应该有成熟的人生观念。

方力钧显然已经迷失在艺术创作带来的虚荣心之中。

当方力钧的画作加了袁隆平院士的画像,大家对他的关注就多了一份,在别的画家力图以更真实的一面表现袁隆平院士的伟大,他却用“秃头”和“小辫子”回应。

袁隆平院士,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改善水稻,在意外去世之后,排队在纪念馆祭奠他的人不计其数,全国际都认可的一位伟人。

自古以来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伟人,我们都是采取文字和画作的方式记录下来,让后人能够从书中和画像之中敬仰他们的光彩,任何摸黑和扭曲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。

这就是艺术创作不可能彻底自由的原因,古人说话办事均有三思而后行的说法,可到了现在,“超过大众”成为某些人哗众取众的观念。

每一次出现审美观念的不同,均是以专家和画家的名气作为导向,那他们的创作是给谁看的?

在方力钧的笔下,和蔼可亲的袁隆平院士成了一位面部凹陷,秃头,浅浅的头发后部有一根淡色的辫子,与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相差甚远。

这一张画作将袁隆平院士的精气神变成了日式化风格,将坚定的眼神变成了突出的眼球,这些种种可以表现个人形象的细节,都成为画作搞怪创作的源泉。

有人说,方力钧的画作一直都是如此,他喜欢画丑的形象,可是那些大部分是以个人光头作为突破口,来表达内心对人生的一种态度。

在名声和创作越来越稳定之后,他针对人物的画像也是以丑为美,可是他的丑就可以为所欲为?

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,是否要考虑定向人群的接受程度?

还是一味地将丑化的形象进行具象化,给人以不舒服的视觉效果?

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,也有人对其画像是否涉嫌侮辱国家荣誉人物的罪名进行报警,是丑化还是艺术,自有公论。

方力钧是否只会画丑作?

有人曝光了疑似他对家人的画作,其中有老人和小孩,眼神和反应都很贴近现实,连表情都很真实,这是一幅正常的画作,可以看出了个人的艺术修养水平,并不是只能画丑。

从方力钧的艺术价值来说。他是一名具有高价值的艺术家,可是他对于袁隆平院士所代表的科研精神并不认可,相反以扭曲的画风来挑拨他人的心弦。

此前新华社对贾浅浅的诗进行评论:“或可自赏,莫付流觞”,此番翻车现场相信对方力钧画家是一次警醒,脱离了群众认知的画作,只是一幅商业价值的产品,大可不必展览出来。

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,对于作品的内涵都有清晰的判断,如果不是网友所说的丑化,那么是在歌颂袁隆平院士的鞠躬尽瘁嘛?

回首袁隆平院士的一生,他经历了挨饿受苦的年代,才会坚决地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,在成功之后对多国进行免费指导,这样一位功勋人物,不能让“方力钧”来定义美丑。

希望此类事件不会再出现,一个人至少要有内心的操守,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作品。

发表评论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